9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学家齐聚西南交大,“家园重建——汶川震区重建建筑方案全国设计竞赛”评审大会在这里圆满完成。
本次竞赛是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对5.12大地震的一次冷静思考。作为建筑人,大家有责任去反思建筑对于居住者所起到的作用,到底是庇护还是伤害?天地无常,地质灾害、气候异常等对人居环境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已越来越明显,作为为人类提供庇护的住宅如何积极应对多变的环境变化,怎样在灾害来临时提供最大可能的保护已成为灾后重建乃至今后住宅建设中应认真面对的课题。面对着地震中因为楼房倒塌,以及疏散不及造成的人员伤亡,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建筑人能做什么?
“建筑本应该承担更多的保护功能,而不是成为杀手。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智慧来为失去家园的人们带来福音。”负责我院本次参赛工作的王俊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校联合新建筑杂志社、ABBS建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了这次竞赛。本次竞赛是阶段性思考的结束,也是未来住宅建设对灾害学思考的开始。新建筑杂志社将推荐部分优秀竞赛作品用于灾后重建,期待能为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的人们重建安居之所提供专业的支持。
本次竞赛的主题是:为灾区提供未来长久安全住宅建设方案,并考虑持续发展的可能。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阐述“家园重建”这一主题思想;如何应对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变异;如何适应当代的居住需求并提出合理的重建方式;如何以灵活的单体组合布置方式获得社区之家的氛围与体验;如何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营建绿色家园。竞赛作品均紧扣竞赛主题,以新颖的设计理念和多样化的建筑手法对家园重建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最终,经评委的慎重评议,从98份作品中评出36份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佳作奖21名。
此次竞赛受到了国内外知名建筑类院校的高度关注和踊跃投稿,最终筛选出100份优秀参赛作品进入最后评审环节。这些作品既有来自全国各高校、设计单位,也有来自境外和港台地区的佳作。作品通过建筑语汇充分阐释了“家园重建”这一主题思想。
我院在此次比赛中,以建筑人应有的使命感,试图通过发挥各高校人才优势,为灾区重建尽我们应尽的一份力。竞赛以帮助流离失所者重建家园为主旨,但并非仅仅是临时避震房屋的建造,而更强调居民自身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持续。我院多个参赛团队,经过了各自冷静的思考、分析、研究,从城市规划、小区规划等多个方面,力求解决未来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居住问题,努力创造最适合人居住的人居环境,将最优秀的住宅设计、规划设计奉献给灾区的人民。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我院有四份参赛作品入围并获得了优秀奖。
获奖作品已经通过各媒体发布,专业杂志刊登等方式向公众公开,以期为灾区重建进行有益探索,而我院在此次竞赛中获得的优异成绩是对我们全体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师生的一个极大的鼓励,对我院未来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激励我院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附:我院参赛获奖名单
《向峨乡大石包村重建设计》
指导老师: 沈中伟 教授
参赛小组成员:周 鑫(我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07级研究生)
泰安庆(我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07级越南留学生)
《高山部落----5.12震后山区羌族聚落重建方案》
参赛小组成员:李 路(我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教师)
宗 凯(我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08级研究生)
李 楠(我院建筑学2004级本科生)
《家园重建小区规划设计》
参赛小组成员:刘 振(我院建筑学2005级本科生)
雷 霆(我院城市规划2006级本科生)
许 珂(我院建筑学2006级本科生)
《羌族 传承与复兴》
参赛小组成员:郭凯军(郑州大学太阳成集团tyc7111cc2006级研究生)
马成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太阳成集团tyc7111cc2006级研究生)
李维玮(我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08级研究生)
部分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