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回想起自己当初学建筑的初衷,大约是因为在高中的美术课上老师给我们看高迪的建筑作品感到震惊,又或者是后来看到的一篇文章而因此产生的想要让中国建筑产业发展的更好的朦胧念头,再或者是浅略了解之后产生的愈来愈深的兴趣。记得当初还没学建筑的时候就听说的一种观点:大师之大更在于理念方面而非作品。现在想想当时的确还不懂理念究竟是什么,直到读到这本书。比起作为一部专业性的学术作品,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更像是一本诗集。语言华丽而深刻,蕴含着无尽深意。
读书之后我开始思考建筑究竟是什么。书中给出的回答是这样: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确是为了动人。
建筑是创造着世界的人类的第一个表现,人们按自然的表现来创造世界,符合于自然法则,符合于统治着我们的自然和我们的世界的法则。
人们使用石头,木材,水泥,人们用它们造成了住宅,宫殿,这就是营建。创造性在积极活动着。
但,突然间,你打动了我的心,你对我行善,我高兴了,我说这真美。这就是建筑。
艺术就在这里。我的房子实用,谢谢,就像谢谢铁路工程师和电话公司一样,你没有触到我的心
但是,墙壁以使我受到感动的方式升向天空,我感受到了你的意图,你温和或粗暴,迷人或高尚,你的石头会向我说。你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的眼四处张望,我的眼望到了一件东西,它陈述一个思想,一个不用语言和音响,而只依靠一些相互协调的棱体来说明的思想。光线把这些棱体照的纤毫毕露,这些协调跟费讲究实际不可的东西和描述性的东西毫无关系。他们是你的精神的一种数学创造。他们是建筑的语言。在多多少少功利性的任务书之上,用天然材料,你超出了这任务书并建立了感动我的和谐。这就是建筑。
建筑不关心任何形象,不关心任何涉及人的面貌的东西,建筑处理数量。这数量是建筑物脚下的一堆材料,量度它们,把他们列入方程式,它们就构成了韵律,他们诉说数目字,它们诉说协调,它们诉说精神。
建筑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存在。我们营造建筑,我们使用建筑。建筑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仅仅可供使用的构筑物不能被称为建筑。
真正的建筑应该能够打动人心。不借助语言和音响,只凭借光线的变化,墙壁的组合,空间的转换,就能够使人产生情绪的变化。建筑有感情。建筑有灵魂。建筑与激情相关。它来源于建筑师的灵魂又能自成一格,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建筑是以天然的材料建立动人的协调。而那些一味追求表面的华丽美观或者单单为达到“使用”的目的的都不过是构筑物而不能被称为建筑。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它需要满足时代的需求,解决时代的问题。建筑是神奇而伟大的存在,它因人而产生,又能够反过来改变人的生活。建筑向来都是时代的象征,象征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也反映一个时代人的生活景象。
柯布西耶在这本书中否定了现代建筑师抛弃最基本的建筑构成,忽略建筑最基础的内容而一味依赖古代建筑的风格工作的行为。他提醒建筑师们要牢记体块表面和基准线的要素。表现出对建筑的未来的担忧与对现状的不满。似乎一切复杂的东西在最后都要恢复到原始的组成上来,是简单又真实的美学。
《走向新建筑》更是一本涉及革命的书。
它追求的是新的时代的新精神,柯布西耶提出来,
一个伟大的时代刚刚开始
存在着一种精神
存在着大量新精神的作品,他们主要存在于工业产品中
建筑在陈规旧习中闷得喘不过气来
那些所谓风格都是欺骗
在当下的时代,建筑应该符合时代的特征,应当建立起新的精神构建新的风格。
《走向新建筑》的所有论证都是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建造的大批量生产的住宅。
我们回头去看几千年前的建筑史,无非是宫殿,庙宇等等的历史,建筑师们为帝王将相工作,著名的建筑都不外是宫殿或者庙宇。几千年的建筑概念,理论和著作,反映的都是那些最高层次的建筑物。
而柯布西耶却把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建造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当做建筑学的基本层次。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进一步说,这是这个时代的问题,社会平衡归根结底就是个造房子问题。我们以这个可以论证的非此即彼做结论,建筑或者革建筑的革命要跟社会的最迫切的需要结合起来,而社会最迫切的需要就是住宅问题
这是革命。
把建造住宅作为建筑学的基本层次,体现出柯布西耶追去人性的价值观念。
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正是因为他们有远见卓识,有革新的观念,还有看得到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情怀。
初读此书,便收获良多,只希望待更加深入学习建筑学之后能够更进一步读懂此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